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 云南:绿色为底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云南:绿色为底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人气:1066发表时间:2022-03-06

      在国家“两屏三带”十大生态安全屏障中,云南肩负着“西部高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任务,地处众多国际、国内河流的上游或源头,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为守护好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和优质的生态环境,云南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以绿色为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捍卫国土空间 守护生物家园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物繁衍的家园。我省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和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两方面着手,保卫国土空间,护卫生命家园。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云南省构建起“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三屏”即青藏高原南缘滇西北高山峡谷生态屏障、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态屏障和南部边境热带森林生态屏障,重点保护独特的生态系统、天然植被、热带雨林和珍稀濒危物种。“两带”包括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干热河谷地带和东南部喀斯特地带,发挥维护长江、怒江、红河、澜沧江下游及珠江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作用。“六廊”主要指由怒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迪庆—丽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元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等组成六条生态廊道,保障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连通性、连贯性。“多点”是以改善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任务,推进滇池、抚仙湖、洱海等九大高原湖泊及丽江老君山、盈江铜壁关等重要生态节点的建设。


      严格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我省明确生态保护红线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有效减少、减弱人为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的干扰,保护受威胁野生动植物群落生境。


      截至目前,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9%。其中,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划入红线面积6.53万平方公里,占红线面积的55.2%。滇东南、滇南、滇西、滇西北、无量山—哀牢山等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均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通过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我省持续加强对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自然保护地100%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从六大水系、九大高原湖泊、三江并流、热带雨林到澄江动物化石群、石林等,生态红线强化对重要自然景观和自然遗迹的保护。包括亚洲象、滇金丝猴、绿孔雀、野生稻等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全省超过90%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80%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得到有效保护。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伊洛瓦底江等约70%的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金沙江、澜沧江60%以上,红河、怒江50%以上的自然岸线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维护大江大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


      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云南生物多样性宝库更加牢固,系统保护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

 

 

呵护自然生态 稳固发展根基

 

      自1958年云南建立第一处自然保护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来,在长期不懈努力下,我省初步形成了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物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目前,云南已划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矿山公园、沙漠(石漠)公园、水利风景区及国际履约的自然保护地等11类360处自然保护地,保护面积达8294.6万亩,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32%。各类保护地的建立,使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华朝朗认为,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重要、作用巨大。一方面,自然保护地有效维护了云南国土生态安全,提供了高质量的生态服务和生态产品。云南地处众多国际、国内河流的上游或源头,生态区位极其重要。在这些区域建立的保护地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和保持水土功能,为中下游提供水资源,减轻洪涝灾害,减少河道泥沙的淤积,保障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构成长江、珠江中下游我国黄金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同时对多条国际河流下游国家的生态安全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自然保护地属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域,提供了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舒适的环境等优良生态产品。


      根据2018年完成的云南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报告,云南省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每年2129.35亿元。其中,涵养水源623.45亿元、保育土壤384.99亿元、固碳释氧224.28亿元、积累营养物质14.66亿元、净化大气环境81.15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800.82亿元。每公顷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平均为13.02万元,约相当于保护区外森林价值的两倍。


      另一方面,自然保护地也为云南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物遗传资源。自然保护地是最为重要的物种遗传资源的原生境保护地,保存了野生天麻、三七、石斛、龙血树、红豆杉、大叶茶、野生菌、野生稻,以及山茶、玉兰、百合、杜鹃花、报春、兰花、绿绒蒿、龙胆云南八大名花等大量的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地内丰富多样的生物遗传资源是基因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是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为云茶、云药、云花、云菌、云果等生物资源优势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不可或缺、极为重要的基因资源基础,并已经发挥重要作用,潜在价值更是难以估量。”华朝朗说。


      云南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着眼未来,云南省将持续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争创高黎贡山、亚洲象等国家公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争取建设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国家实验室。落实林长制,持续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和国土绿化行动,强化湿地保护。不遗余力,呵护自然生态,稳固发展之基。

 

 

声音:

 

发展生物多样性经济和生态产业是云南最大的优势与价值所在。保护好、持续利用好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资源,加快开发生物健康产品,创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好云南生物多样性经济和生态产业,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探索并形成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这是当下我们急需解决的发展课题。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教授杨宇明


以COP15的举办为契机,启动实施云南生态资产价值实现工程,在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为云南生态环境持续提升注入强劲的经济社会动力。从产业发展上来看,要以生态多样性打造多样化生物产业—满足多样化市场—保障多样化供给—实现高端化服务—获得高值化收益的发展模式,重构云南生物经济发展新格局。


——云南大学生态学特聘教授段昌群


在工程建设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要围绕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这个建设理念,秉承适用就是最好的、自然就是最美的、优质就是最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高速公路建设为例,在路线设计中应始终坚持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安全选线、景观选线,使公路融入自然,顺应自然,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形成了一种相生相长的关系。


——云南交投集团科技发展部职工吴尚峰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知识的科学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自觉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倡导者、行动者、示范者。


——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张琦

 

来源: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微信

电话

咨询热线 0871-65169911

顶部